当前位置: 闺蜜网 > 房产 > 正文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时间:2019-02-02

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(2018-2035)》已经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,现将该规划阶段性成果依法予以公示,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。根据规划,至2035年,将全面建成三亚崖州湾科技城,深海科技城深海创新中心、南繁科技城农业硅谷、国际种业中心、大学城产学研聚集地取得卓越成效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

(2018-2035)

(征求公众意见稿)

一、编制背景

为贯彻落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》,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导性项目建设,根据省委、省政府对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部署,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等有关厅委的指导下,市政府组织开展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(2018-2035)》的编制工作。

现该规划已经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,为加快编制工作进展,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,根据省“多规合一”改革有关要求及《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》有关规定,将该规划阶段性成果依法予以公示,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。公示期间如有异议,请按以下要求予以反馈。

公示时间:为30个工作日,2019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20日。

公示地点:海南日报、三亚日报、三亚市人民政府网站(http://www.sanya.gov.cn/)、三亚市规划委员会网站(http://ghj.sanya.gov.cn/)。

欢迎社会各界在公示期内登录公示网站查询相关规划内容,并以书面、电子邮件等形式对规划提出意见或建议。请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,署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,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,应签单位公章。

(1)电子邮件请发送到:sy88362336@sanya.gov.cn

(2)书面意见请邮寄到:三亚市吉阳区河东路152号三亚市规划委员会(城乡规划编制科),电话:0898-88361216,邮政编码:572000。

二、规划范围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范围,即崖州湾开发边界以内,面积约69.3平方公里(下文简称规划区)。同时在崖州区行政边界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内,考虑生态保育、全域旅游、城乡一体等相应的规划内容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三、规划期限

本规划期限为2018—2035年,其中:

近期:2018—2020年;

远期:2021—2035年。

四、总体定位

(一)目标愿景

至2020年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础设施骨架,以深海科技、南繁科技和科教研发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见成效,南繁科技城、深海科技与大学城起步区建设基本成型,产城融合、港城融合、城乡融合与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。

至2035年,全面建成三亚崖州湾科技城,深海科技城深海创新中心、南繁科技城农业硅谷、国际种业中心、大学城产学研聚集地取得卓越成效。

(二)战略定位

总体发展定位确定为“两区、三地”。“两区”指生态文明的展示区、产城融合的先行区;“三地”是指拓展蓝色经济的产业地、承载农业硅谷的开放地、培育产学研的聚集地。

五、规划原则

战略引领,全域统筹。坚持战略引领,以国家海洋战略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,着眼区域协同、联动发展,对生态保护、城乡建设、产业发展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全域统筹规划。

科技创新,开放共享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集中打造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,关联布局产学研功能,打造促进企业交流合作的城市环境,实现产业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产城融合,以人为本。从科技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,高标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,合理布局职住均衡单元,打造便捷高效、服务便利的职住均衡网络。

低碳智慧,生态安全。尊重崖州湾的山水形胜、历史底蕴和生态本底,以生态安全、低碳环保为前提,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,实现城市智慧高效可持续运行。

远近结合,重点突破。在对长远发展的目标愿景做出战略设想和总体布局的基础上,处理好近期重点项目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的统筹关系。

六、人口规模预测

据预测,规划区内近期(2020年)总人口将达到10.4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75%;远期(2035年)总人口将达到25.6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85%。

七、产业体系

崖州湾重点发展南繁科技、深海科技及科教研发三大主导产业,协同发展南山佛教旅游、历史文化旅游及现代海洋渔业,推动产业升级发展。

(一)南繁科技

以南繁科技城为载体发展南繁科技产业,发展重点包括:以农作物育种、畜牧水产育种和林木花草育种为重点的南繁科研平台与服务枢纽;以生物育种科技、国际种业交易、种业知识产权交易为重点的国际化种业服务;以热带特色作物科技、热带特色农业服务、热带特色农科旅游为重点的热带农科。

(二)深海科技

以深海科技城为载体发展深海科技产业,发展重点包括:深海科技、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。在深海科技方面,主要发展深海装备、深海材料和深海通讯等。在海洋产业方面,主要发展海洋船舶、海工设备和海洋公共服务等。在现代服务方面,主要发展会展服务、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等。

(三)科教研发

以大学城为载体发展科教研发产业,发展重点包括:与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相关的教育科研、公共科技研发服务和创新创业孵化与转化平台。

(四)现代海洋渔业

以崖州中心渔港为载体发展现代海洋渔业,发展重点包括海洋捕捞、风情渔村、渔港综合服务及渔业总部。在海洋捕捞方面,主要发展海洋捕捞、海洋牧场技术孵化与生产、海产品加工等。在风情渔村方面,主要发展渔家文化观光、休闲渔业体验、度假旅游配套等。在渔港综合服务方面,主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配套服务等。在渔业总部方面,主要发展渔业管理总部基地等。

(五)特色旅游

以南山、崖州古城等资源为载体发展特色旅游业。依托南山打造佛教文化旅游;围绕崖州古城打造历史文化旅游;以南繁基地为基础,发展热带特色农科旅游;以中心渔港为依托,打造风情渔村旅游;充分挖掘海洋资源,打造海洋娱乐旅游;保护乡村风貌,发展田园休闲体验旅游。

八、生态保育

结合崖州湾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特点,构建“生态保育、古城保护、传统文化”三位一体的大生态本底,建立崖州湾“山-水-林-田-湖-草共生”的生态系统。

总体形成“通海绿脉+生态廊道+海绵空间+生态岸段+生态海域”的生态空间结构。

九、历史文化保护

构建区域总体层面、历史镇区、保护范围(包括风貌保护区)、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层次的保护体系。

十、总体空间结构

规划形成“双港双城五组团、一河六湖数溪连、百村千顷南繁科技田”的全域统筹、城乡融合、城绿共荣的网络空间格局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(一)双港双城五组团

双港包括南山港和中心渔港;双城包括崖州湾科技城重点片区(包括南繁科技城、深海科技与大学城、崖城综合服务区)和崖州古城;五组团包括南山佛教文化圣地组团、梅山山海公园组团、保港科技预留组团,以及梅山、镇海远景发展组团。

(二)一河六湖数溪连

一河指宁远河;六湖包括岭落水库、三联水库、牛落水库、北岭水库、抱古水库和大隆水库;数溪连指盐灶河、石沟溪河等多条溪流水系。

(三)百村千顷南繁科技田

保护千顷南繁科技田,建设内涵丰富、功能齐全、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乡村网络,以景区式乡村与南山梅山融合、农业型乡村与南繁科技融合、历史文化名村与乡愁体系融合、滨海乡村与旅游路线融合的方式,推动城乡融合,建设人居环境适宜、低碳经济发达、生态环境优美、文化魅力独特、社会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美丽宜居乡村。

十一、用地布局

至规划期末,城市建设用地总量28.19平方公里,总建设用地32.67平方公里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十二、总体城市设计

通过总体城市设计,从城市空间、建筑风貌和场所营造三个方面营造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空间特色。

(一)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格局

营造滨海整体舒缓,中心集聚突出,肌理疏密有秩的空间形态。在公共服务核布局地标建筑群(高度按照100-180米控制),集中展现崖州湾科技城空间形象。

(二)传承创新的建筑风貌特色

本着传承本土、展示现代、面向未来的原则提出建筑风貌管控原则,在崖州湾科技城内划分三大建筑风貌区:现代简约风貌区位于产业片区,低层灵动韵律个性突出,高层造型简洁色彩淡雅;热带滨海风貌区位于生活社区与滨海地区,突出空间通透、轻盈灵动的热带建筑特点;崖州古韵风貌区位于宁远河沿岸崖州古城风貌协调区,以古城本土及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为主。

(三)延续文脉的公共空间场所营造

展示体系方面,构建“城脉、文脉”一体化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,打造面向南海的国家级文化品牌。崖州古城历史镇区形成“一府、一城、两轴、五区”的展示格局;各历史文化名村采用突出资源优势的展示方式,强化自身特色。

绿地系统方面,在规划区内设置滨河公园、滨海公园、观海公园、通海公园、中央公园、南繁公园六大综合型公园,并结合社区生活单元设置社区公园与口袋公园,形成“300米进公园、一公里进绿廊、三公里抵山海”的绿地公园体系,营造可观山望海的高品质休憩交往空间。

十三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

(一)构建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网络

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、国际化发展,建设城乡共融、全球共享的生活服务设施网络。

(二)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

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,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,完善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养老、体育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,形成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游的生活服务圈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十四、片区发展指引

(一)南繁科技城片区发展指引

南繁科技城以建立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为目标,主要发展南繁科研、种业科技及热带农科等产业,布局生物育种基础研究、品种选育、种苗鉴定、检验检疫等高价值产业环节。

在南繁科技城内部,划分三大片区,起步区主要布局研发总部、商办公寓综合体、商务酒店、南繁广场、总部基地等功能。北侧片区主要布局研发基地、人才公寓、综合医院和远景用地等功能。南侧片区主要布局商务中心、商办公寓综合体、完全学校和人才公寓等功能。

(二)深海科技城与大学城片区发展指引

深海科技城以深海科技和海洋产业为重点,配套现代服务功能,全面联动发展临港型深海海洋科技产业,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海科技创新平台。大学城依托深海科技城、南繁科技城及自身教育功能定位,以科教教育、公共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孵化为核心,以共享理念打造开放式大学城、公共教育平台和产学研基地。

在深海科技与大学城内部,布局七大组团。片区中心布局公共服务核,主要包括图书馆、展览馆、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,以及深海科技服务中心等产业服务设施。滨海地区布局滨海体验走廊,主要包括学术交流中心、现状滨海酒店和滨海主题文化休闲等功能。大学城北侧布局科教孵化组团,主要包括深海南繁共享研究生院、研发孵化基地、人才公寓、社区配套和共享体育场馆等功能。大学城南侧布局产学研组团,主要包括研发孵化基地、人才公寓和社区配套等功能。

(三)崖城综合服务区片区发展指引

崖城综合服务区主要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发展提供生活配套。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化的生活商业配套,为科研人员与本地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与休闲空间。

(四)崖州古城片区发展指引

崖州古城片区以打造国家级历史乡愁主题旅游为目标,凸显崖州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,主要发展观光旅游、文化旅游及智慧旅游,实现由传统观光游向精神文化型、智慧型深度体验游升级发展。

(五)渔港片区发展指引

渔港组团以中心渔港为载体,打造南海渔业基地,主要布局海洋捕捞、渔港综合服务、渔业管理总部基地等。

(六)保港片区发展指引

保港片区主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,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,并在月亮岛布局种质隔离检疫功能。

(七)南山港片区发展指引

南山港的核心功能以海洋科考、海试试验及临港产业为主,作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配套港口,承担港城融合示范作用。南山港区布局四大功能区:海洋科考片区主要承担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深海科考码头功能;海洋试验片区承担海试服务功能;临港产业片区主要为三亚城市提供海运功能;发展预留片区则为南山港未来发展预留空间。

(八)南山佛教文化圣地片区发展指引

南山佛教文化圣地片区以南山佛教圣地为载体,形成以南山佛教文化观光、佛教文化体验和佛教衍生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,拓展旅游体验空间。

十五、五网基础设施布局

加强“五网”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提升、改造与建设。坚持“安全优质、绿色生态、经济实用”原则,科学规划路网、光网、电网、气网、水网的布局、选线、选址,尽可能避让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,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,把“五网”建成生态网、景观网。

(一)路网布局

以绿色交通为主导,坚持以人为本、可持续发展,按照快线慢网、窄街区密路网、网络化布局、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要求,构筑崖州湾连接三亚主城区及周边其他区县的综合交通网络。打造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功能定位相匹配、与生态景观环境相融合、多种交通方式相协调的高效、智能、安全、便捷、绿色、创新型综合交通体系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(二)光网布局

加快推进规划区光纤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,光纤宽带用户占比2020年达到100%、2035年持续巩固优化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(三)电网布局

适应规划区电力系统智能化要求,升级改造配电网,全面增强电源与用户双向互动。城镇供电可靠率2020年达到99.98%、2035年达到99.99%。

依托环岛长输供气系统,逐步提升规划区管道供气覆盖范围。城镇燃气普及率2020年达到85%、2035年达到100%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(五)水网布局

1.供水工程

构建完善的城乡统筹的供水体系,实施分质供水,实现高效、安全、经济的自来水供给。规划区自来水管网普及率2020年达到90%、2035年达到100%,将再生水作为城市用水的重要补充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2.污水工程

坚持系统规划、雨污分流、流域治理、集分结合、因地制宜、分期实施的原则。污水管道覆盖率和处理率2020年达到80%、2035年达到100%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3.雨水工程

采用多种方式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,形成完整的雨洪水截、导、蓄、排系统,崖州湾雨水管网平均覆盖率2020年达到85%、2035年达到100%。

4.再生水工程

坚持将中水回用系统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,2035年规划区所需再生水总量为4万吨/日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(六)环境卫生工程

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环境卫生设施体系,2020年规划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,2035年保持该水平。

(七)综合防灾规划

主城区结合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,增加雨水调蓄池,结合生态洼地、公园、街头绿地形成完善的绿地廊道,对雨水进行蓄积,避免洪峰集中,减轻主河道的负担。
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

构建健全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,建立陆地、水域相结合的消防救援体系。

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,结合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防灾,逐步构建系统化、现代化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。

来源:三亚市规划委员会

精彩推荐

最新新闻